当前位置:

专题 中国慈展会 | 集善之能 扬善之力

编辑:CSWF01 来源:本站 发布:2021-11-11 浏览:3751人


集善之能量,扬善之能力

——铸就惠及民生、行稳致远的善能平台


近年来,慈善事业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部分,确立了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社会保障、社会治理、救灾救援、脱贫攻坚等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慈善组织以运作灵活、贴近基层、社会资源多样的优势,扮演着市场和政府难以替代的角色。

成立15年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业务范围从最初的教育助学扩展到扶危济困、医疗救助、养老服务等诸多领域,做了大量的为民服务工作,推进慈善事业与社会力量多元拓展和跨界融合,不断惠及民生、助力公共事业进步,成为国内重要的慈善平台。

多年来,这一平台源源不断地汇聚社会公众的爱心,再将社会爱心精准输送至受助者,形成了“广泛输入+精准输出”的高效帮扶模式。在时代的不断变化和行业的改革发展中,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瞄准中国慈善事业的风向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续突破,不断创新,将无数细小的爱心涓涓之流汇聚成澎湃浩大的慈善江海,定义了慈善平台的时代内涵——“善能”。“善能”者,集善之能量,扬善之能力,善谋善为,善作善成。


植根群众,造福群众

戚学森理事长反复强调:“慈善组织来自群众、服务群众、植根群众,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其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增进民生福祉,致力打造一个集“困难群众求助社会帮扶、社会大众参与慈善公益、工商企业实现社会责任、公益组织共谋成长”于一体的慈善平台,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理念和初衷。在多年实践经验中,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秉持慈善平台理念,以民生慈善公益项目为基础,通过品牌孵化、筹资运营、技术赋能以及资金支持,搭建慈善公益项目与社会资源内外合作体系,不断探索慈善平台的成长路径和模式,高效运用慈善资金,将慈善能量根植于群众、把慈善财富服务于群众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慈善平台的重要发展道路。

慈善平台一直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指南针。2011年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项关于中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的调查报告揭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严重不足,中国儿童贫困将导致其未来人力资本巨大损失,形成贫困代际传递。同年4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设立了第一个公开募捐项目——免费午餐基金,该项目旨在帮助孩子们免于课间饥饿,享有热腾腾的免费午餐。在全国多地项目实施地区,免费午餐基金经由政府部门引导,完善学校食堂管理制度、严控食材安全,借助社会公众人物与明星倡导,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播广泛开展募捐筹资,释放出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了国家营养计划政策落地,为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改变。在项目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持续引导免费午餐项目升级,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儿童需求。多年来,免费午餐从最初的“吃饱”,到免费午餐2.0的“吃好”;从常规的下校稽核,到采用视频远程监控;从一笔2万元的启动善款开始,到现在累计超过9亿笔捐赠,惠及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75所学校的33万余人。

慈善平台始终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多次论述,强调“要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要研究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做法,创新我国慈善事业制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对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来说,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既是身为慈善组织的使命和责任所在,也与基金会的理念和初衷深度契合。基金会积极投身精准扶贫,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的脱贫需求,进行项目设计、资金支持、定点帮扶、对口支援,带动社会帮扶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精准汇聚、精准对接。


科技向善,网络领航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始终保持着“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的自我革新精神,与时俱进,不断突破,在升级与创新中,保持着蓬勃成长的生命力和活力。

通过多年的发展,基金会积累了大量的慈善事业扶贫经验,参与扶贫的形式和方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享受慈善带来的服务,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先后开展了919大病救助工程、梧桐成长计划、暖心工程等一系列慈善公益项目,助力社会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从贫困地区的儿童福利、养老服务、医疗救助、人才培训等多个层面形成立体化帮扶机制。

2015年,随着“互联网+”在慈善领域的兴起,网络慈善开始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基于互联网媒介,推动慈善服务综合平台向现代化升级,为慈善事业提速升级,驶入发展快车道。

基金会的慈善项目帮扶模式开始转型,智慧养老、网络医疗救助、线上教育,将社会资源与困境群众更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慈善项目募捐形式进一步创新,“月捐”“企业捐”“行走捐”“消费捐”,为政府部门、企业、个人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参与公益的形式。尤其是在“99中华慈善日”期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互联网公开募捐中的慈善项目网络筹款总额位列行业第五。

跨越地域、跨越行业,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目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慈善平台的网络化进程已步入正轨,这一突破既是基金会在深度参与脱贫攻坚、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收获,也为形成良好的慈善氛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提供了强大的慈善动能。


行稳致远,未来可期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脱贫攻坚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依托慈善平台参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协助政府兜好民生底线带来了巨大考验。

疫情初期,基金会一方面积极开展网络募捐,组织企业和爱心人士努力聚合物资资源,为一线抗疫物资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及时联合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和志愿者们,参与社区防控中排查登记、防疫消杀、疫情科普、心理疏导等工作,为独居孤寡者、残障长者、困境儿童、低收低保者、社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帮扶。

随着疫情步入常态化,基金会推出“复工复产防疫爱心包”,帮助贫困城区和贫困农村地区的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人员做好常态化防疫保障。并聚焦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贫困户,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贫困户返贫。精心谋划,精准施策,一线和后方,线上和线下,把两场战役紧密结合,做到抗疫、脱贫两不误。能啃“硬骨头”,能打硬仗,这既是基金会使命与责任的体现,也是基金会能力与水平的彰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中国的慈善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慈善事业在新形势下的重要切入点。一些贫困地区刚刚脱贫摘帽,基础比较脆弱,需要建立长效的防止返贫机制。在防止返贫、乡村治理、慈善救助、儿童福利和老年服务中,慈善组织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也将在未来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为缩小社会财富差注入新动力。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将继续秉持慈善平台理念,动员社会力量,完善帮扶机制,提高帮扶成效,推动慈善公益项目从“补缺型”向“基础普惠型”发展,设计更多元化的慈善公益项目形式来服务民生需求,为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贡献强大社会合力。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48号中彩大厦8层

邮编编码:100053 传真:010-83481391

客服邮箱:info@cswef.org

版权所有 ©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备案号:京ICP备0903706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21号

银行账户(需备注项目名称)

户 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中关村园区支行

账 号:1125 1201 0400 05688

大额行号:1031 0002 5122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东长安街支行

账 号:0200 3374 1900 0014 555

外币账户

户 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

开户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朝阳支行

美 元:3506 1488 0000 02824

港 元:3506 1388 0000 00679